小废物学姐

研究生观察笔记

读研的迷雾(1)


2019年的夏天,在我成功上岸,被录取为医学专硕之后,我的心绪很是复杂。

在短暂的兴奋过后,一种更深层次的恐惧与迷惘袭上了我的心头。

简单介绍一下我的情况:

我本科所学是临床医学,属于大临床的类别,即内外妇儿神经传染,什么都学,但是什么都不精通。

并且让我觉得心虚且不踏实的是,为了能在研究生考试之中有一个好成绩,在本科一年的实习之中,我有很多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考研究生的复习之中。实习虽然去了,但很多时候都心不在焉。

以至于,对于医学临床的工作,我仅仅算得上有个极其粗浅的认识,却没有深入系统进行思考,更别提判断其是否能成为我一生所热爱的事业了。

而高考结束后,选择学校和专业,那时候年龄尚幼,也仅仅是参考前辈们的意见,才选择的医学。

对于自己是什么样的人,究竟要什么,并没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。

而选择研究生亚专业的时候,既然已经学了五年的临床医学,出于思维的惯性,也只是在医学的专业之中,挑选了一个风险较小,收益较大的专业。

而规培政策的出现,让稍微有点脑子的医学生都领悟到:如果未来要从事医生这个职业,必定要在医院学习三年。既然如此,不如顺势拿个研究生的学历,以增加自己的竞争力。

于是,选择了同时进行规培和研究生学习的专业型硕士。

从这三年的经历来看,这个看似合情合理,积极上进又脚踏实地的选择,的确从世俗的意义上来说,为我带来了不少收益,却又埋下了足以让生活这座大厦倾危的祸根。

时间回到2019年。

在终于夙愿得偿,考上研究生,未来或可走上人生巅峰,成为人上人的狂喜与优越感的之下,是更加深层次的茫然与恐惧。

恐惧什么呢?

恐惧,我对于这个专业究竟有哪些病例,需要面对什么样的病人,要做哪些诊断与治疗,如何追踪预后,都几近于一无所知。

而对于该大学十分看重的科研,我作为一个小镇做题家,比起学阀二代一流,我甚至连我那破旧起毛的运动鞋都不曾踏进过实验室一步,就勉强知道“中国知网”可以查找文献,这样子简单粗略的水平。

对于研究生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,我需要做什么,从中学到什么,又有一个怎样的职业生涯,我未来要过一种怎样的生活,我该怎样拥有属于自己的事业……

当时的我根本就是一无所知的,但是以我当时比较原始的心智水平,我不知道我一无所知,反而认为我即将走上人生巅峰。

根据过来者的经验,专业型研究生主要是在临床学习,在如此多大牛的教导之下,成为一个能独立行医独立手术的医生,拿着高薪过着体面的生活,几乎是一种触手可及的未来。

而拥有算得上高学历的我,留在我读研的城市工作,似乎和之前的学长学姐们一样,是一种理所当然的事情。

当然,这么好的科研平台资源更不要浪费,在临床工作之余,如果能有些不错的科研成果,日后继续读博深造。在学术圈子里有一个不错的学术地位,那么以后更是前程似锦,那叫一个烹油烈火、鲜花着锦啊。

如今看来,这些愿望就像是甄嬛传里的夏冬春一般,幼稚而浅薄。不过仅仅因为机缘巧合被选中,当了妃嫔,却误以为皇帝深爱自己,以后能当上太后一般可笑之极。

然而,在当时夙愿的得偿,父母的期望实现,同辈羡慕至极的眼光之下,像是醉了酒中了药一般的我会拥有这样的迷梦,那是很条件反射一般的事情。

当然,理性的看待这些愿望,现在确实基本上都实现了。但是这里面却没有我曾经所幻想的那种意义。

比如说,我确实发表了SCI,拥有了成为一个医生的基本的素质和技能,同时也有了一份算得上不错的工作,但……(这些“但是”暂且不剧透)

但这里面却没有我曾经所希冀过的那种意义。

而以上这些东西的获得,也绝不是靠着一时的迷醉激情,而是在日复一日之中,在或孤独或迷惘或平静或低落的日子里,做那些琐碎无聊的工作,在自然而然的过程之中开花结果的。

显然,在2019年抱着某种极大热情的我,很快迎来了读研生涯之中第一场瓢泼大雨。


评论(1)

热度(3)
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